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伸展心与信

1988年10月终,我开始了一段从未走过的旅程,驾着陈旧的双门 Ford Escort 离开冼都 (Sentul)的马来西亚神学院校园,进入隆芙大道,往芙蓉(Seremban) 直奔。出了芙蓉收费站后,转左前往市区。路上,一直在寻找芙蓉花。直到抵达市区,仍看不到芙蓉花。后来,芙蓉人告诉我:“你活在花中,不知花。”

从未想过,这一句话,就让自己断断续续留在芙蓉直到今天。在叶国雄牧师夫妇、郑秀莲传道、黄福坚夫妇、陈祀熙夫妇、严皓文夫妇及其他执事的爱护和扶持之下,我慢慢的成长,也开始学习有关於牧养的事宜。谢谢叶牧师给予我许多机会,在前后4年的实习生活中,接触不同的服事处境(芙蓉堂、芙蓉园布道所晚堂崇拜、芙蓉园布道所华英语崇拜的拓植及成长、晏斗宣教站及万茂布道所等)。

1991年,一年的实习生活,让自己更多的认识芙蓉市及芙蓉卫理公会 (Seremban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期间,住在芙蓉园(其实是建基花园 Taman Kien Kee)的布道所楼上。2002年,芙蓉园布道所成立为牧区,命名为卫理公会芙蓉恩庆堂 (Bountiful Grace Methodist Church)。从此以后,她开始另一段教会生活的里程碑。2003年,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被委派为堂会主理。2004年年中,前往墨尔本深造。期间,与众执事一起拟定教会5年成长计划 (2003-2007)。其中的一项是延续2002年的议决案:寻找一个更宽广的崇拜空间。

去年11月,在纽西兰奥克兰的 Laidlaw College (纽西兰圣经学院 BCNZ的前身) 休息期间,接到恩庆堂会友领袖的电邮,询问我考虑被年会委任为恩庆堂主理牧师的可能性。对我来说,这又是另一个意想不到。15/12/09回国。12天后,因 Dengue 蚊症而入院。出院后,仍是虚弱的。期间,不断挣扎是否要接受年会委派成为恩庆堂的主理牧师。在与天父摔跤的过程中,11/01/09 晚间的经历是深刻的-- The Summons 的回响;重负的压力、压力中却平静安宁的经历,使我俯伏在天父面前--“父啊,凭你意行。。。” 我是在虚弱中,顺服接领年会会长的委任书的。过程中,需要谢谢内子薇玲的谅解和支持。事实上,这些年来,她就是默默的陪伴和支持。谢谢她。

与萧传道、众执事和弟兄姐妹同走的旅程中,我们同心恳求天父继续孕育这教会。这几个月来,令我心起伏盘转的就是:(1)在当前的有限下,我们是否应当签署购置S2 店屋的意向书;(2)除了维修芙蓉园现有的建筑物之外,是否也当进行一些局部小装修?5月份,我们凭信心签署购置S2店屋的意向书。若天父恩准,相信森州行政议会会批准有关购置。恳求代祷,让我们辨明天父的心意,也行走在天父的心意中。

之后,我们开始了一段为期长达4个多月的探索:“是否当装修芙蓉园现有的建筑物,以利各项事工的推展?” 坦白说,我们走过一段调理内心不安和伸展 (stretching)心智和信心的旅程。成为牧师的,我更是需要看到天父的引导。这是我常常祷求的。

19/09/09 下午3时,与薇玲、萧传道和志勤执事出席汝来卫理公会(Nilai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设教10周年及装修完成感恩礼。感恩崇拜中,11/01/09的经历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当时,我的回应与 11/01/09当晚的回应类似:“父啊,凭你意行。。。” 感谢天父,这经历出现后,前路的图案开始展现,心灵也开始稳实下来。渐渐的,这图案化成文字,成了於25/09/09邮寄予众执事,邀请执事参阅和考虑的 "Toward 10th Anniversary of BGMC @ Seremban" 的建议书。

昨天,我们再次为着“芙蓉园建筑物是否应当装修”的事宜作出更具体的讨论。在长达约3个小时的会议后,我们都疲倦了,但我们却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感谢天父的引导;也恳求天父继续引领我们前进,继续恩佑我们,使我可以一面前进,一面欢庆上帝美善的恩典。。。阿们!

Tuesday, September 22, 2009

好文章与牧养

牧会是服事,也是艺术。牧会是服事--它要求忠心、诚实、殷勤和努力。牧会是艺术--它要求审视、反省、调整、再挥有生命力的彩笔。

在审视和反省的过程中,一些有深度的文章会协助我们更贴切的作出调整,更细腻的绘彩牧会的图案。

以下分享一些好文章:
  1. Craig A. Satterlee, Worship is Mission
  2. Daniel P. Smith and Mary K. Sellon, A Place that Offers Life
  3. Gary Shockley, Who Locked the Gates?
  4. N. Graham Standish, Plans, Prayers, and Possibilities
  5. Charles M. Olsen, Ways to Pray in a Board Meeting
  6. Gary and Kim Shockley, Funeral Evangelism
  7. Dan Hotchkiss, Ministry in Hardtimes


上述文章虽然都是以西方教会作为反思场景,但相信其中的一些原则仍然适合从事牧养的同工参考。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耶稣基督、救恩与宗教多元

最近重新反省耶稣基督、救恩及宗教多元的议题。有几篇网上文章值得参阅、反思:

  1. J. I. Packer, Evangelical and The Way of Salvation
  2. Harold Netland, Christian Mission Among Other Faiths: The Evangelical Tradition
  3. Christopher Wright, The Christian and Other Religions: Biblical Evidence
  4. Peter G. Nelson, Those Who Never Hear the Gospel
  5. Irina A. Levinskaya, Syncretism-The Term and Phenomenon
  6. Bruce J Nicholls, Some Critical Issue in a Global Theology of Mission

此外,Scott Sunquist 所编的参考书目也能为进深阅读者带来帮助。

诗篇5和我

诗篇第5篇是我很喜爱的诗篇之一。从年轻开始,它就是塑造我的价值观、属灵操练和祷告生活的重要指引。第3节a:“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常常给我带来安慰,知道上帝是临近自己,垂听自己内心隐秘言语的上帝。第3节b:“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更是引导我渴慕在繁忙生活开始前到祂面前倾心吐意的经文。

“陈明”是一种谦然、坦白的行动。这行动如同一位负责任的弓箭手把箭支开列排设,准备一支一支射往红心。“陈明”是把我的心意射到上帝面前的行动。服事旅程中,亲身经历其中的恩惠。

看到这篇诗篇,就让我想起耶稣基督。耶稣在世时,生活是有旋律的。繁忙有时,安静有时。天未亮时,退到旷野去是耶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到这篇诗篇,我也想起历史上许多结果累累的学者、牧者和服事者。常存的累累佳果,沁出芬芬果香。果香的后面,若隐若现的道出“早晨向上帝陈明心意"的基础。

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太胖不好

昨日中午,送岳父母到吉隆坡乘搭巴士回返实兆远。车停在 Jln. Tun Perak 和 Jln. Raja 交界处的交通灯前时,看见两名交通警察在炎阳下指挥交通。忽然,有两名巫裔青年从右边的车龙阵中,一前一后的奔过繁忙的十字路口,走向路的左边。

初时,我有点愕然。炎阳下,交通警察前,他们怎敢在十字路口嬉戏?接着,较后的青年,不断的喊rompak, rompak (抢劫、抢劫)。我才回过神来,原来前面的青年是在交通灯前抢夺电单车后座青年的钱包后,向前奔逃。后座青年不甘被抢,脱下头盔,不顾安全,穿越繁忙的十字路口,紧追前面的青年。

当抢钱包的青年经过身型较胖的交通警察前面时,看见警察伸出右脚尝试跘跌该青年。然而,该青年却轻巧的越过该腿,继续往前逃。同时,也把钱包扔在地上。警察看着青年的背影,没有尝试去追,而只是俯身拾起钱包。。。

我问车上的太太和岳父母,为何警察不追?身型太胖?跑不快?岳父解围:“他是负责指挥交通的,所以不追抢钱包的青年。” 大家一笑,继续上路。

我却继续省思:“太胖,真的不好。”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诚实的神学探研

今早上,深受耶23:30震撼--耶和华说:“那些先知各从邻舍偷窃我的言语,因此我必与他们作对。”

经历和认识上帝是一生的事。 神学的努力就是反省有关的经历和认识。这原是很美的事。然而,当神学加上学术游戏或学术活动时,就可能出现不美的现象。

在学界中,不断在知识上寻求突破是每个学人都盼望做到的。然则,在神学的探研中,知识的成长和突破与我们对上帝的经历和认识却是紧密相连的。对上帝没有新的经历和认识,又怎会有新的神学知识?

在神学探研的进程中,我们会不断阅读和参考 (make reference),盼望在反思邻舍的论述时,能得到新的“亮光”,结合我们对上帝的经历和认识,而开拓新的思路。参考并注明出处,是诚实的学术行为。不济的是,参考后,却标示说是自己“原创”的。这等同於“抄袭”或“偷窃”。在学界中,这是大忌。然而,在学界中,我们却看见“大忌”其实也是“泛象”。

作为一个神学人,我们可以为了功名而“偷窃”吗?“邻舍”因为经历和认识上帝而有新的认知和论述,我们可以“偷窃”或“抄袭”而据为己有吗?

对自己负责、对群体负责、对上帝负责的神学人会肯定的说:“不能”。神学的本质要求我们诚实的进行神学探研,以结出健康而具影响力的神学果实。

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持斧垦荒

200999日早上9时,薇玲和我出席了实兆远甘文阁卫理公会宣道堂新博物馆的动土礼。动土礼中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会长莫泽川牧师以申命记32:7劝勉出席的会众。

动土礼虽然简单,意义却深重。它引领我们再思当年的垦荒者如何在林称美牧师的带领下,有计划、有恒心的持斧垦荒。刻苦的心志、稳实的步伐、耐劳的双手、加上披荆斩棘的精神,把荒山野林拓殖成适合人群居住的社区。走过的,必有痕迹。今天实兆远的繁荣,见证了前人的付出,也表达了前人对后辈的爱护。愿这沉默的见证继续邀请我们延续已故林牧师及其他垦荒领袖的委身精神。

动土礼后,由曼绒教区历史文献执行会主办、马来西亚华人年议会与历史部和实兆远垦场博物馆协办的“第三届历史研讨会”於上午10时正式开始。历史研讨会主题为“探讨卫理华人教会与华社关系”;共有7个讲座:

1. 主题信息:档案与东南亚教会的使命(潘乃昭博士;新加坡三一神学院讲师)

2. 研讨(一):关顾贫苦大众--再思约翰卫斯理的劝导(黄迪华博士;STM讲师)

3. 研讨(二):西马华人年议会与华社(简永裕牧师;南钟报主编)

4. 研讨(三):新加坡华人年议会与华社关系(邱仁发牧师;世界循道卫理华联总干事)

5. 研讨(四):早期诗巫卫理华人教会对华社的贡献(黄敬胜牧师;三一神学院博士生)

6. 研讨(五):早期实兆远卫理华人教会与华社关系(廖克民牧师;甘文阁宣道堂主理)

7. 研讨(六):华社与教会关系探讨:新旧混合时代中互动的几点看法(钱进逸讲师;拉曼学院讲师)


研讨会让我更深入、更贴切的再思东南亚不同区域的华人教会与其所在的社区的关系;同时也理解由这些互动关系而衍生的神学议题。这对一位刚起步的神学人来说是深具意义的。

Thursday, September 3, 2009

给他们多一些尊严

神学训练和关顾贫苦大众的实践是不能分割的。这是18世纪的卫斯理约翰培训传道人、执事和班会 (Class Meetings)/会社 (Societies)领袖的主纲。

虽然如此,我甚少在卫理宗教会或神学院的讲台上听见这样的强调。今天,我却在神学院周四圣餐崇拜中听见这样的信息。马来西亚长老大会会正,江志海牧师,以太20:20-28 宣讲 “不一样的教牧领袖”。内容强调仆人式的领导服事;以服事赢取信徒的尊重,而非以手段、技巧夺取他人的尊重。

讲道后、圣餐前,江牧师与我们分享印度 New Ark Mission 的事工简介。当光碟在跑时,我看见 T. Raja 弟兄及他的同工靠近躺在路边或垃圾堆旁边找生活或等死的人、关顾被苍蝇、咀虫或其他飞虫围绕的人。我看见他们极力为一群没有社会面谱的穷人恢复作为人的尊严。看到这些谦柔的服事,我仿佛看见82岁的约翰卫斯理在寒冬中为穷人行乞;也更深明白耶稣基督所说的 “当关顾困苦流离的人”(太9:35-38)。

这深一层的明白引导我再思:“神学研读和牧职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神学训练是为了落实见证耶稣基督的宣教使命。宣教使命若没有引导我们走到贫苦大众中,这宣教使命就不是见证耶稣基督的宣教使命。引出类似"非见证耶稣基督” 的宣教使命之神学训练,距离“见证耶稣基督的神学训练”甚远。

论文上网了

MCD 也把我的论文: "Eschatological Living in John Wesley's Theology: A Doctrinal Analysis and Contextual Reflection" 上载到其网上论文库了。欢迎阅读与交流。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09

MCD 的网上论文库

Melbourne College of Divinity (MCD) 是全澳历史最悠久的神学学府之一。它亦是澳洲政府列为高等学府B 系的惟一一间神学学府。作为一间世界级的神学学府,研究生的论文都须经海内外评审教授核准通过,才能毕业。MCD 已逐渐把毕业生的论文上载於它的网上资料库。欢迎阅读。

她的创意

越多认识她,就越发现自己仍需要多认识她。越深认识她,就越发现自己不能用自己的角度来看她。因为,她是特别的。

我发现天父不断的开扩她的视野,也不断的孕育她的心灵,使她的心灵更趋稳实。阅历越丰富,她的梦想也越来越有创意。她盼望在一个“创意港湾” 为孩童开设“讲故事时间” (story telling time)、“做功课时间” (home work time)、“艺术和手艺班” (art and craft class)等。她想为孩子提供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下课后”的学习和习作空间。她想与孩童分享拼布、钩针和串珠等手工艺术。

我祝福她的梦想能一步一步成真。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充实的短假

刚过的期中假期(阅读周),岳父母从实兆远来与我们小住。上一次是在2005年。当年,他们故意飞往墨尔本探望我们。我们也把握机会开车畅游纽西兰南岛。

这一次,我们也与他们分享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在加影的 Country Villa 和神学院小住; 第一次吃擂茶饭、韩国餐和芙蓉著名的牛腩面。更难得的是,能与他们拜访薇玲的大舅和舅母;一起选购二手啰哩,供家乡的贸易用;一起到PGRM 游览基督教书展。

之后,薇玲和我於上周五北上槟城,探望小弟一家。周六回返怡保与父母和姐姐一家小叙。

周六晚上参加世界华人卫理宗联会於怡保卫理公会举行的“第三届崇拜与礼仪研讨会”之闭幕礼。次日,参加由研讨会负责同工主持的主日崇拜。在崇拜中,难得聆听上帝藉着多年未见的陈启峰牧师的经课讲道(创47:7-12; 代上29:10-19; 约1:14-18; 来11:13-16)---在寄居世界时,当学像在世寄居33年的耶稣基督,分享恩典、真理与祝福。这为自己带来一些提醒。崇拜后,有机会与新加坡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会长张振忠牧师、邱仁发牧师、石明吉牧师及其他同工叙旧。心中感到温暖。

周日傍晚前往莫正歪 (Changkat Keruing) 参加已故祖父离世两周年的家庭纪念礼拜。当晚“钱家”的出席人数达65人。我第一次在家人当中讲道。内容是以已故祖父“多走一里路”的精神邀请家人再思“多走一里路”(太5:38-42)的意义。讲道前是有压力的;讲道的过程是平顺的。这是另一份特别的体验。

昨天离开怡保前,更有机会看到回乡探望父母的二弟。这是另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到神学院后,发现我们前后开了1,150公里。身体有一点疲倦,心灵却是充实的。因为,我们是在家人和亲友的陪伴下走过为期一周的假期。更精彩的是,在紧凑的时序中,我批阅了一位神学博士生的专文及书评,同时也完成了09/09 於曼绒县举行的“第三届历史研讨会”的初稿:“关顾贫苦大众:再思卫斯理约翰的劝导”。

心中为着这丰富的短假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