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揣摩不透的恩典

这一次有机会前来墨尔本又是天父藉着论文指导老师杨诺盟教授(Rev. Prof. Norman Young 所赐予的。年初, 维省联合教会神学院(Uniting Church Theological College 院长 Randal Prior 牧师来函,邀请在学院为欢庆杨教授80岁生日庆典及按牧50周年纪念的神学会议中发表文章。会议主题为“Immense, Unfathomed, Unconfined: The Grace of God in Creation, Church and Community ”。主题讲员(Plenary Speaker)有 Gerald CollinsMary Elizabeth Moore Norman Young。此外,还有16篇神学文章,我所要发表的“Responsive Grace, Responsible Stewardship”是其中一篇。

收到 Prior 牧师的来函后,我决心前往。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这是 为杨教授欢庆生日和牧职纪念而设的神学会议。出席是我对天父--藉着这长辈--恩泽予我的感恩表达;出席也是我对这长辈的敬意表达。然而,当我做了决定后,Prior 牧师竟然另捎来一封佳讯:“主办当局会给予部分赞助,因为我和杨教授那份特别的情谊(special relationship)!”

天父,谢谢禰,因为禰巧妙的铺陈了这温馨的师生情。阿们。


生生不息

11/11/10是我们在“布莱特”区域的第二天。到布莱特市区的“欧文”(Ovens)河畔一游后,我们继程前往“美丽山”(Mt. Beauty)、“塔望佳“(Tawonga)和“快活谷”(Happy Valley)。而后,再从“欧文”镇经“蒲鹏佳”(Porepunkah)回返布莱特。

“塔望佳”前往“快活谷”途中,经过高原区。高原两旁是被烧过的树木。树木在夏天林火中被烧光,形同一支支的火炭柱。然而,经过秋雨、冬寒和春雨风之后,绿叶又重新冒出来,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

树木给人许多启迪,被烧后绿叶又冒出的生生不息与经得起考验就是其中之二。


放慢步伐。。。

昨天(09/11/10)下午从墨尔本开车往维多利他省东北的大杉路(Gt. Alpine Road )前进。途中,一幅立于路中央的告示牌深深的吸引了我。告示牌上的句子是“Slowing down won’t kill you.”

日常的生活步伐是紧凑而快捷的,常使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放慢步伐,延续生命是很好的提醒。

巧克力与苹果

10/11/10,我和薇玲在“布莱特”(Bright)开始庆祝结婚7周年的旅程。很简单,慢慢开车前往 Wandiligong Maze & Café ,欣赏耗时超过6年用不同的木材建成的咖啡馆及咖啡馆所在之公园的花草,再喝一杯浓浓的巧克力。

而后,驱车前往 Alpine Apples。这里的苹果和苹果汁任君选择,价目标在墙壁的告示牌上,自己按自己的诚实把钱放在存款箱内。存款箱是可以打开的,可以找钱,也可以“不诚实、不负责任”的“偷钱”。然而,苹果园主对陌生的顾客既然如此的信任,你怎能会不诚实和不负责任?





指路牌与标记

上帝的应许、安慰、责备和提醒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牌。然而,在忙碌的生活轮圈中,这指路牌上的字句可能渐渐模糊。虽然模糊,但它的确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求圣灵擦亮它,以使我们看清前面的方向,继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从“蒲鹏佳”(Porepunkah)回返“布莱特”(Bright)途中模糊了的指路牌。


Wednesday, November 3, 2010

天主教神父对同性恋的反省

基督信仰与同性恋是一个争论不休而无定案的议题。天主教神父甯永鑫就此议题进行一些反省,推介如下:http://www.catholic.org.tw/witness/html3/08/03.htm

此外,安东尼神父也把上文转载在其部落格内:

谁是你的王?

18: 33-37记载了彼拉多与耶稣三个回合的对话。对话的内容环绕在:“耶稣是否真的是犹太人的王?”这课题上。彼拉多的三问(18:33, 35, 37)表达了民间有不少人把耶稣当作王。他们愿意聆听他的教导和吩呼。他们以他作为追随的榜样及效忠的对象。然而,为何祭司长和另一些人却又设法借助罗马政权的力量来去除他?

耶稣是王吗?对某一些人来说,他肯定是王。他的教导和讲道充满能力,与文士和祭司有别(可1:21-22;路4:14-22)。他使瞎眼的看见(路18:35-43;约9:1-12)、瘸腿的行走(路5:17-26)、患病的得医治(路5:12-16;路8:42b-48)。他使犯罪的、被内疚感捆锁多年的得自由(约4:7-30;约8:1-11)。他使被被排挤的人重寻存在的价值(路5:27-32)。他使被恶者捆绑的得释放(路11:14a)。他竟然也平静怒海,使死人复活!对得到他深沉帮助的人来说,他是王。他们愿意聆听他的教导和吩呼;他们愿意效忠和跟随他。然而,耶稣却逃避被他们拥立为王的企图。他竟然躲到旷野去。

另一方面,另一些人却认定他不是王。 他们认为拿撒勒不可能出什么好的?(约1:46);加利利也从未出过先知(约7:52b)。他是迷惑众人的(约7:12b)。他甚至是靠鬼王赶鬼(路11:15)的。这样背景的人怎么可能是王?

一些反对耶稣是王的犹太人(包括犹太领袖)认定凯撒是他们的王。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其实是忘了上帝是他们的王。他们忘记上帝是王,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认识上帝(约16:1-3)。忘记上帝是王,就会以其他的偶像来代替。甚至可能立自己为王。立自己为王的消极下场就是各自任意为王(士21:25)。这其实也是犹太人的历史。上帝的子民为何会这样?

面对纷纭的众说,耶稣怎麽说?耶稣说:「我是王。我是为此而生,也为此而来到世间。」(约18:37b)但他却拒绝接受人群以世界的方法来拥立他为王(约6:14-15)。有什么例证说明「耶稣基督是王」呢?以下例证说明耶稣基督具有“君王”的特质:

· 印证一:耶稣受洗后,圣灵仿佛鸽子降下,充满他、膏抹他。

· 印证二:耶稣讲道(preaching)、医治(healing)、赶鬼(使人得释放; deliverance)的果效。

· 印证三:登山变像后,圣父的肯定-「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17:5

· 印证四:耶稣的复活和显现。多马的经历(约20:24-29)和使徒约翰在启1:10-19的记载是其中有力的佐证。

· 印证五:在十架上,他无佳形美容(赛53:1-5)。但许多人却因这古旧十架而生命改变。

· 印证六:他没有政治地位,但许多政要紧紧跟随他。

· 印证七:他没有经济能力(人子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但许多财富资源却因他的名而被调动和运用,为许多人带来祝福。

· 印证八:他没有世间君王的豪华宫殿,但许多经典建筑却是因他的名而被建立起来。

· 印证九:教会在全世界不同地方:大城市和小乡镇被建立。

耶稣基督是怎样的王?我们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同的朝代对“王”这个字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国家,对“王”这个字也有不同的理解。 政治上的领袖可以是某一个层面的“王”、经济泰斗也可能是另一个层面的“王”。职场上的领导、研究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也可能扮演另类“王”的角色。朝代更迭,君王也改换。市场动荡,商界领袖、职场领导也更换。杏坛栋梁也有退休不复归的日子。

然而,惟独耶稣基督不弃不离。他是陪伴我们走完一生的王者。因此,使徒彼得的宣告是真实的:「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面对耶稣基督是王的事实,且让我们静心自省:「耶稣基督是否是我们的王?」「他在我们生命中的治理范围有多阔、有多深、又有多远?」「若耶稣基督不是我们的王,又是什么原因拦阻我们?」「是个人的不安全感或久积的的偏见?是他人不好的见证抑或是家庭/区域的偏差传统?」历代许多基督门徒的见证提醒我们― -当我们放下偏见和不健康的传统时,将会是另一片宽广的开始。真正的安全竟然是在耶稣基督内。

愿彼拉多与耶稣的对话邀请我们留心使徒彼得的宣告:「除他以外,别无拯救。」除他以外,别的都是昙花一现的偶像!愿复活的主基督成为我们生命的王,成为我们前路的指引。阿们。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培育基督徒的三部曲

在一个看重网络科技及影像传播的时代里,基督徒当如何强化阅读能力,并深化思考能力呢?前任Gordon Conwell 神学院院长卫雅各(James Emery White)提出三项建议:

1. 阅读圣经:因为圣经教育是基督徒最根本的教育。
2. 阅读历史:因为看重历史就是看重上帝在世上的作为。
3. 阅读神学:因为它将圣经和历史结合起来,回应生活中的各项提问,同时也
是塑造基督徒灵性的精华所在。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上帝的恩典,珍之、惜之

钟素明(汪妈妈)“用爱弥补生命的缺口” 亲子交流会终于於今午12时30分完满结束。

犹记得昨晚从巴生接载他们抵达芙蓉时,汪妈妈曾问我:“当你接获承办邀请时,为何不一口拒绝?拒绝了,你就省事了。答应了,你的事就多了。” 我回答她:“我好久没有和鲲生兄联系了。他竟然还记得我的名字。而且,是兜兜转转才把承办邀请的信笺转到我的手中。这样的一个过程,我相信上帝有祂的美意,纵使我不明白祂的美意是什么。因此,就决定让教会承办这交流会。”

今早的交流会,出席者约90人,有的来自不同的教会背景,有的则从未到过教会。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出席者记取今天的其中一个重要信息:“爱--永不放弃”。因为爱自己,所以不放弃自己;因为爱家人,所以不放弃家人;因为爱儿女,所以不放弃儿女;因为爱。。。,所以不放弃。。。“

这信息是简单的,然而从一位走过不简单旅程的汪妈妈口中说出来,就显得格外有力。再加上交流会结束后,出席者前往书摊向校园杂志主编朱惠慈姐妹踊跃购书和订购校园杂志,就更是美上加美了。

一个小小的“信心”决定,再加上一点点的心力,能促成一些美事,诚然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恩典,珍之、惜之。。。


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猪笼草与涉嫌把人“火化”的律师

昨日与今日,各报章都以显著的版位刊载:万津(Banting)一位拥有拿督(Datuk)衔头的41岁律师及其38岁的弟弟联同其他6名嫌犯,冷血杀害百万身家拿督苏西拉华帝(Sosilawati Lawiya)及另外三位男性生意伙伴。之后,还把他们烧成灰,并把骨灰撒在附近的河中

看到冷血律师的所为,让我想起猪笼草。这两名律师的外在形象就如同猪笼草那造型奇特和色彩鲜艳的“笼子”,除去接触者的提防。他们的言语如同笼子外翻的口缘。他们的手腕如同伸向笼口内缘的光滑凹槽,导引受害者如同昆虫一样滑入落笼内。

昆虫进入笼内,表面上是安全的,因为笼口上的顶盖,阻挡了雨水和其他杂物的跌入。实质上,却是困惑和危险的,因为顶盖也阻挡了外在光线的射入。当昆虫意识到不安全时,为时已晚而最终命丧於色彩缤纷的笼子内。相信这真是被 ”火化“ 的受害者的经历。

冷血律师如同猪笼草,令人防不胜防。这说明了圣经记载的真实性:“不要看他的外貌和身材高大。。。因为上帝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上帝是看内心。”(撒上16:7)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教会领袖被骂走

喜欢看天主教主徒会安多尼神父的部落格,因为他的短文充满温暖人心的“人性”。

以下是今天的张贴:

我正在神父樓樓上正在處理才接到通知的新亡者的事情。門鈴響起,我接起電話聽筒與樓下門鈴連線,問對方找何人。對方回答要找我。於是我說,請等我一下,我正在忙,一下下就下來。對方說:『我聽不到你在講什麼。』

我知道門鈴那裡的擴音器不很好,於是提高聲量說:『我現在正在忙路,你等一下,或者你有什麼特別要緊的事情嗎?等一下再談好嗎?』結果,對方很不客氣怒吼:『你是天主的人,怎麼可以這樣拒絕我呢?』我還沒來得及接下一句話,對方走開了。我趕緊跑到窗戶,問道:『哪一位找我呢?』那婦女邊走邊罵:『你是全球天主教神父的可恥。』她沒有回頭看我,跟著幾位我不相識的婦女邊走邊喃喃自語。

就這樣,我沒機會說話。

當下的我心裡很難過。真的影響我今天的心情。接下來的殯葬彌撒,我的心情還沒平復,我無法專心彌撒。我問自己到底錯在哪裡?令我更不解的是,對方應該是有事才來找我,我只是正在忙碌,也請對方稍微等等,結果我被臭罵了一頓。

殯葬彌撒後,我回到神父樓的祈禱室反省。我心想,為何有事情總不能好好地談?今天我是神父,我願意為了整體的益處著想,學習包容一切的可能性的傷害。但,為很多在教會內熱心服務的人而言,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時不時被人罵。

我想起了幾位朋友。他們過去在教會內很活躍,幫忙建立團體,讓團體更為成長等等。結果,來了一些他人眼中的熱誠教友,不知為何很針對這幾位默默付出的青年。結果,這幾個青年放下了所服務的團體,開始成了主日天的教友而已。我曾問他們是否有意願繼續出來服務團體,有些人這樣告訴我:『我們過去為教會盡心盡力服務,但我們後來是被罵走的。不是我們不要再為教會服務,但有多少人頂得住那種挨罵的教會生活。』

老實說,我一直都不敢什麼深不可測的天上語言。因為我明白他們的感受是那麼的令人挫折與失望。我也不希望自己的服務換來他人的臭罵。但是,有時候是很難免遇到奇奇怪怪的人。今天的被臭罵,讓我再次體會到許多教會領袖被罵走的心情。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杨庆球博士的《二十世纪神学选读》

由香港天道书楼於2010年6月所出版的杨庆球博士的新著《二十世纪神学选读》,介绍了巴特(Karl Barth;1886-1968)、布特曼(Rudolf Bultmann;1884-1976)、田立克(Paul Tillich;1886-1965)、尼布尔(Reinhold Neibuhr;1892-1971)、潘霍华 (Dietrich Bonhoeffer;1906-45)、杜伦斯(T.F. Torrance;1913-2007)和甘顿(Colin Gunton; 1941-2003)的神学思想。新书出版后,引来不同的评议。雷竞业牧师有感于评议的“不公允”,而为文 “挺”杨博士的著作

事实上,这个年代要以福音派神学人的立场去介绍20世纪的新教神学的确是需要勇气而又不易为的事。杨博士做了,难得。

18/09 “用爱弥补生命的缺口”

当父母看见自己惟一的女儿被医生诊断不但先天脑伤,而且还是多重障碍的长短脚和弱视孩童时,心会怎没样?汪致中和钟素明夫妇(钟素明也被称为汪妈妈)经过许多内心挣扎后,决定靠上帝的恩典,“永不放弃”,以爱心和耐心慢慢把女儿蕙欣惠欣抚育长大。。。

当发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手脚不协调,视神经受伤,平衡感欠佳,五岁才勉强学站,小三仍不会跑步,而被称为“企鹅”时,心会怎样?汪蕙欣没有因而放弃,在上帝的恩典中,在父母的爱心培育下,她不断的成长,也一步一脚印的往前走,至终成为“天使歌手” 。

日子是怎样过的?路是如何走过的?汪妈妈和蕙欣愿意与我们现场分享,诚恳邀请您出席18/09 上午10时的”用爱弥补生命的缺口“的讲座会。相信它一定会为您带来许多启迪和激励。也请您转发这电邮予您的亲友及弟兄姐妹。

主题: 用爱弥补生命的缺口
时间:18/09/2010(10:00am-12:30pm)
收费:自由奉献
地点: 芙蓉马来西亚神学院礼堂 (Taman South East, Seremban)


这是一场适合男女老少,儿童、少年、青年和家长出席聆听的讲座会。诚挚欢迎你邀请亲友一起出席。若方便,也请在主日秩序单中刊登,鼓励弟兄姐妹出席,一起蒙惠益。谢谢。

有何询问,请联络黄迪华(012-6125690)、钱薇玲(012-6283930)、萧欣珠(016-3315727)、陈明慧(016-4943138)。


Sunday, August 22, 2010

神学生与马口服事之旅

刚过的周末(21-22/08/2010)带领神学院的教牧小组前往森州马口卫理公会带领儿童品格营、培灵会及神学主日

为着佩婷、惠芬、梅婷、玉莲、光耀、子超及恩赐的同心配搭和互相支持,心存感恩。他们的付出使这次的服事之旅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也谢谢马口堂的庄进福牧师夫妇、会友领袖林孝光夫妇、范志勋夫妇、周旭光弟兄及周丽卿姐妹等的接待和照顾。


Sunday, July 18, 2010

卫斯理约翰是谁?

许多人有一个错觉,以为我化了几年时间学习卫斯理约翰的神学思想,我就是卫斯理学科(Wesley Studies)及偱道--卫理宗精神(Methodism)的专家。事实上,我不是。。。我只不过是刚起步更深学习的后学。

蒙何汉寅牧师的安排,於昨天下午3时至5时30分於巴生卫理公会带领雪兰莪教区会友传道培训班--“会友传道的事奉热诚:再思卫斯理约翰的劝导”。再蒙华勇会督吩咐,於21/07-22/07 在卫理宗马来西亚华人年议会、砂劳越华人年议会及沙巴临时年议会的“试用同工” (Members on Trial)退修会中讲课:“卫理信徒的品格” (Character of a Methodist)、“助手的守则”(Rules of the Helpers)及“联属精神与游行制度”(Connectionalism and Itinerancy)。为了预备这些课,我走进了一段我以前未走过的旅程--认识到底什么是卫斯理复兴运动中的年议会(annual conference 及谁是其中的会友传道(lay preachers)。

这一起步把我带到 William Myles 於1813年所写的 A Chronological History of the People Called Methodists of the Connexion of the Late Rev. John Wesley. 按序研读卫斯理复兴运动的年议会议案开阔了我的视野。很久已未出现的感觉又回来了:“卫斯理约翰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犹记得在进行博士研究,阅读他的日记、信笺、讲章、神学文章和他所校阅的圣诗时,心中常常响起这样的问号--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的,约翰是怎样的一个人?坦白说,我仍在认识中。。。

Saturday, July 3, 2010

初遇潘霍华(一)

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及经济大萧条后,沮丧的德国人一直盼望转机的临到。当充满领导材质的希特勒於19331月成为德国总理时,德国人以为那就是上帝垂听祷告的答案。因此,德国牧师 Hermann Gruner 作出下列描述:德国人的时机满足了。因着希特勒,基督---协助者和救赎者已经临在於我们当中。希特勒是圣灵工作的途径,是上帝对於德国人的意愿---以使他们进入基督的教会。”

一年半后,希特勒成为德国的国家主席。随着权位的高升,他的反犹太人的论调与行动也不断加剧。看着如此的发展,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Martin Niemoller1892-1984)及以 Santorum Communio 博士论文而渐渐闻名的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1906-45)开始发出反对的声音。1934年,他们联同其他反对的牧师和神学家联合组织认信教会”(Confessing Church),发布《巴门公约》(Barmen Declaration),声明他们忠於基督的立场。

1937年,潘霍华出版了《追随基督》(The Cost of Discipleship),责备舒适的基督信仰,呼吁基督徒当忠信顺服的追随基督。他说:廉价的恩典等同於宣讲无需悔改的赦罪,无需教会纪律的洗礼,无需宣认信仰的领受圣餐。。。廉价的恩典是无需作主门徒的恩典,失去道成肉身和永活基督的恩典。因着坚持这样的立场,因着不断提出道德诉求和宗教抗议行动,他被政府终止其在柏林大学系统神学教授的教职。

公开教职被终止后,他转而主持Finkenwalde 地下神学院。然而,这所隐藏的神学院最后也被政府发现而被逼关闭。此后,认信教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公开反对希特勒。眼看局势的演变,潘霍华开始改变抗议策略。他渐渐舍下其反战主义的立场,参与Abwehr (德国军事情报局)推翻、甚至暗杀希特勒的计谋。同时,也积极协助犹太人逃离纳粹主义的迫害。

在过程中,他有机会到美国担任客卿讲师。然而,抵达美国不久,他就觉得自己不能挥别对祖国的情怀而写信予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他说:到美国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需要与德国的基督徒人民共度这段国家历史的时艰。若我不能与我的人民分担这时段的试炼,我就没有资格参与战后德国基督徒生活的重建。

带着这浓烈的情怀,潘霍华离开了美国,回返德国。渐渐的,政府得知他的抗衡努力,而於19434月6日下午被两名特务逮捕,送押Tegel 监狱。


Friday, July 2, 2010

跨越栏杆、定志向前

今天早会,国兴同学(Adam Kuan)负责“毕业”前的讲道。他引用诗27:1-6,引领弟兄姐妹走一段倚靠上帝,跨越人生栏杆的旅程。

自从学习作决定以后,我们就开始了自己要行走的人生旅程。在漫漫人生跑道上,我们如同跳栏运动员一样,面对无数的栏杆。有时候,这些栏杆会以黑暗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有时候,又可能会以危险、压力或陷阱的形式出现。

面对重重栏杆,我们有什么回应?跨越?放弃?诗人的经历提醒我们:倚靠上帝,跨越栏杆。倚靠上帝,跨越栏杆的人会不断经历上帝就是我们人生跑道上的“亮光”、“拯救”和“保障”。因着上帝的同在,跌倒了可以爬起来,继续跨越,继续向前。。。

这样的经历烙印在我们的心灵中,成为很深很深的信念。若非亲身体验,没有人能明白如斯经历的甘美。有此经历的人不但会以寻求上帝、与上帝同在作为人生的最重要意愿,而且还会不断的昂首赞美上帝。

听着听着,深深觉得国兴是用心的。他用心的准备讲章,也用心的预备投影短片。为了说明倚靠上帝之经历的甜美,他把怡保芽菜鷄和龙记肉干派上用场。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著名鸡肉和肉干的美味。同样的,只有亲尝上帝恩惠的人,才会继续倚靠上帝,跨过人生的每一道栏杆,直到走完前方的轨道。

国兴是一位住在人群、踏地生活的传道人。若再加上更贯通的语句来表达他的思路和关怀,他的讲道服事必定会更精彩。


Thursday, June 17, 2010

棉兰--“负责任的生活”系列讲座

明天下午将飞往印尼的棉兰,在当地的卫理公会荣耀堂带领“负责任的生活--再思卫斯理约翰的劝导”系列讲座。系列讲座规划如下:
  1. 基督徒:由上帝所生
  2. 基督徒:认识上帝
  3. 基督徒:爱邻舍1
  4. 基督徒:爱邻舍2

主日(20/06/2010;父亲节)早上的青少年崇拜因应教会的吩咐,以“因信称义”为题证道。父亲节的崇拜,我则选取了约翰一书2:12-14为主题经文,与会众一起学习“成为父老”的事宜。

主办当局以印尼文和华文设计了宣传海报。对自己来说,还算是新鲜的事。


守则与果实

OCI Institute 04-09/04/2010 假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举办“课程规划与发展”(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课程。来自港台、澳门、马星菲17间神学院的27位同工出席有关课程。弟与院长郭汉成牧师及刘聪赐讲师代表本院出席参加。

08/04 早上,香港建道神学院副院长陈耀鹏牧师以提后2:1-7作早会分享。内容提及:“军人、运动员和农夫按各领域的守则被培训、型塑。他们也需遵循各领域的守则方能称职而作出有果实的贡献。同样的,教会中的同工也有守则需要遵循。我们若“违拗”服事守则,服事就会把我们“违拗”出局 (If we bend the ministry rules, the ministry will bend us out).”这给自己带来深刻的反省和提醒。

称职的神学教育除了提供“课程教育”(curriculum)之外,也当协助学员分辨、吸取并遵循服事守则。这些服事守则常常是藉着服事者的品格和处事待人反映出来。神学院的“隐藏课程”(hidden curriculum) 之重要性就在此:期望校园中的生活能协助群体中的每一份子,以诚以信学习做人做事;再结合阅读、上课和反省的训练;为明天的教会和社会培育不断结出健康果实的称职工人。



Saturday, June 5, 2010

岂有分文未获的交易

他说他从这项交易中分文未获
他说他会不断的向三州民联政府的禁止赌球令提出上诉。
他说他将捐出本身在脱售Ascot Sports赌博公司股权后所获的5.25亿令吉供慈善用途。
他说他年老了。。。

年老的他,为何兴致勃勃要搞赌球合法化?
年老的他,为何化费心力资源不断提出上诉?
年老的他,为何与三州政府斗智斗法,接受电话投注?

你相信他真的分文未获?
可能,5.25亿令吉会很快就连本带利回来了。


一坯黄土

今日下午2时,烈日当空,在芙蓉小甘密坟场主持一位65岁的妇人的葬礼。葬礼完毕,市议会工作人员把一坯一坯的黄土盖向坟穴,不消片刻便把棺木连穴掩盖了。

一坯坯的黄土象征一个大的句号。从此以后,离世的人不再存活在世间了。从此以后,她过去所碰过的人,所遇见的事,所经历的欢乐与忧患都成为过去了。句号,止息。就这样结束了。对她来说,这些都不再重要,也不再有意义了,因为她不在了。

一坯坯的黄土也表达一个新的起点。在地上的寄居日子满足了。霎时间,切换而进入新的疆域---永恒。她安息了,息了尘世上的劳苦。她经验了主耶稣在约14: 1-4所应许的,也瞻望帖前5:13-18所说明的。

这有何意义?人生短暂。乘着一息尚存,走该走的路,关爱当关爱的人,想当想的事,也作当作的事。盼望是划上句号时,会欢然的说:“是时候句号了。”


Friday, June 4, 2010

荒野中的读书声(Serudong Laut卫理中学访后记)

去年从 Pelita Methodist 获悉华勇会督为沙巴内陆的Serudong Laut 卫理中校举行开幕礼。学校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服事罕有教育机会的土著孩子。有关刊载,呼吁卫理宗教会积极支持有关事工(过去5年,八达灵的三一卫理公会固定参与此事工)。当我看到这刊载时,内心有莫名的感动,期望更多了解这事工。

去年年终,蒙亚庇翠华园卫理公会主恩堂邀请带领大专生领袖营。营会后,与沙巴临时年议会国语事工部主席会面,更多了解该年议会的国语事工,并排定今年525-31日(在法规修订委员会牧职小组会议后)前往斗湖,学习该区的国语事工。

528日,我们与谢和共执事吃过早餐后,在卫理公会圣恩堂会合哲兰宁牧师及其长女 Amy 一起动身前往 Serudong Laut。上午约8时,60马力的“福音船”驶出停泊处,开往苏拉威西海(Laut Sulawesi; Celebes Sea)。中途,在水上茶室小休后,继续途经鳄鱼出没的 Serudong河,往内陆前进(途中,我们的确看见一条小鳄鱼)。


上午约11时,安全抵达 Serudong Laut。拿了行李和货物走出小径后,就看见一列高脚木屋映入眼帘,荒野中的学校---卫理中学就在眼前。登上木屋后,发现这是一所“三合一”功能的学校:3间课室,供中一、二和四使用。中间的教员宿舍,也充作教员办公室。宿舍的小厅也是中三的课室。卫理宗为何在这偏远的村落设立中学?原来是哲兰宁牧师从上帝那儿所领受的异象,再加上沙巴临时年议会也看到有关需要。为了肯定这异象的确凿性,哲牧师用了5年的时间来等候和祷告!

村中原有一所浸信会办的小学,只提供至小学4年级的教育。换言之,村中的孩童受完4年级教育后,就停学了。因此,当哲牧师逐家招生时,村民不明白为何需要让孩子修读中学而拒绝或拦阻。开学时,借用当地民众会堂办的中学只有4位学生。随后,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建设学校的蓝图渐渐酝酿成型。

2006117日,建校工程举行动土礼。动土后,哲牧师一面教课,一面储备建校的基本原料。为了节省经费,他曾和校工 (Silih)徒步到3公里外的木厂,搬运300支各长20尺的木梁 (Beruti)回到建校工地。来回6公里,一天不知道来回几趟,共耗了1星期的时间才完成搬运工作。为了赶在夕阳西沉之前完成搬运工作,来到最后一趟时,是跑步到木厂的!此外,他也把漂浮在河中的树桐拉到岸边,锯木成板,成为建校的原料。

建筑工程开始后,4位建筑工人於上午工作。下午,则到别的地方工作。工友以每人 RM1,000的工资,共7个月的时间协助哲牧师完成学校的建筑工程。下午,工人离开后,哲牧师自己继续建筑。日复一日,直到学校完工。

你想想:若你是该村的村民,你会有何感想?这个人到底是谁?事实上,他的确面对误解和拦阻。而今,村民却对他敬爱有加。他是谁?我说:他是敬畏上帝的牧师和校长、有清晰异象的绘图师和工程师、有恒忍毅力的建筑师。他是“现代的挪亚”(他的妻子 Beronika 及长女 Amy 都在学校内执教)。当然,卫理公会的华勇会督、沙巴临时年议会会长林厚武牧师、国语事工部、东教区教区长暨圣恩堂主理毛维巧牧师和圣恩堂众执事和信徒的笃实支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於哲兰宁这位牧师,甚感敬佩。对於教会肯投资这“不简单”的工程,心存感恩。对於学校的未来发展,期望更多教会及信徒代祷及实际奉献,使学校成为一个小型教育据点,不但为姆律族 (Orang Murut)带来祝福,也成为其他族群的祝福。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