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 旁边是一间华小。每天早上,学校校长都主持早会。星期三(18/11/09)早上,校长在早会上劝诲学生当殷勤向学,培育良好的品格。不然,学生就会丢学校、校长、老师和父母的脸。。。听着听着,我的思绪开始延伸。原来,校长是在规劝小学生当培育“问责”的文化--向父母、师长和学校负责。
“问责”的英文词汇accountability 早在1848年已被列入 John Russell Bartlett的 Dictionary of Americanisms内。它源於拉丁文的 accomptare (交代, to account)。这词汇与古希腊和罗马金钱借贷制度有关。当某人借钱后,他就需要向借贷者负责,在规定的时段,连本带利还给借贷者。更早之前, “问责”的精神已存记在圣经内。例如:“如果发现有人和有夫之妇同寝,就要把奸夫淫妇都处死。。。如果有个已经许配了人的处女,在城里被人带去同寝,就当用石头把二人打死。那处女该死,因为虽在城里,却没有呼叫;那男人该死,因为他玷污了邻舍的妻子。。。”(申22:22-24)
上述例子说明,“问责” 和无愧、负责、可靠和交代等观念有关。它可以被定义为“当‘甲’有义务向‘乙’交代 有关於他/她的行动和行动的原因时,‘甲’ 就是在向‘乙’负责了。”从这定义来看,校长在早会上的劝勉说明小学生是‘乙’,需要向‘甲’,即父母和师长等负责;需要以行动向‘甲’说明他/她是一个可靠的好学生。
然而,深思下去,不难发现这样的问责是很“父权”和“母权”的。这样的问责是一面倒的:仅要求“在下”的向“在上”的负责。当然,这样的问责也是失衡的。健康的问责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孩子向父母、父母向孩子;学生向师长、师长向学生及父母向师长、师长向父母等。
换一个场景,问责对教会的生活也是重要的。聘牧委员会向牧者和教会负责;委任部向整个宗派、地方性的教会和牧者负责;牧职部向长牧团和年议会负责;长牧向长牧团队和年议会负责;牧者向上帝和所服事的教会负责;地方性的教会向上帝、牧者和所属的宗派(若有)负责及教会中的肢体彼此负责等。
在乱序的时代中,问责是宝贵的。对上帝的子民来说,这是我们当实践的。因为上帝是向我们负责的上帝,祂是向我们“守约施慈爱的上帝”。当上帝向我们守约施慈爱时,祂是在落实积极的“问责”。问责是我们当积极落实的。唯有健康的问责,个人、家庭、学校、教会和社会才能积极的继续生活。
3 comments:
问题是:你本身到底有多“相信”问责这个操练?更实际的问:你有操练这样“坦然无惧”的问责体验吗?我的顾虑是:太多人(包括你)只有知道,明道,但却做不到!(广东话名言:得个讲字)
“问责”是需要的,虽然知易行难。这是我的信念,正在操练中。
成为一个不完全的人,我有许多不逮和不完全。“坦然无惧”的问责是我的成长指标。盼望明天的我比今天更能实践“问责”的操练。
“坦然无惧”的问责体验是有的。
然而,有过这样的体验,也是没有什么可夸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