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三一神学院的曾广海(Simon Chan)博士在 Church & Society in Asia Today 第13卷第3期(2010年12月)的“基督徒的身份:一个神学性的视角”(The Christian Identity: A Theological Perspective) 专文中指出理性不是如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所说的构成人作为人的基本。若然,患了唐氏症状(Downs Syndrome)的儿童及患了老年痴呆症的长者就不是人了!相反的,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如布伯尔( Martin Burber; 1876-1965)所言:活在关系网际中(inter-personal)中。换言之,一个人的身份是与他个人的历史或故事有关。而这人生故事又包含了许多的关系网络。
从这角度看,基督徒之所以是一位基督徒不只是因为他是在基督里的一个个体,更是因为他也是基督身体内的一员。他是活在众基督徒的关系中的。基督徒的身份是与他的故事如何与“耶稣基督的福音大叙事”(the Grand Story of the Gospel of Christ)交叉(intersected)及被这“大叙事”型塑有关。我们的身份首先取决於上帝知道和爱我!
基督徒如何成为基督身体的一员呢?藉着内在对基督的信心及外在受洗的行动(可16:16;徒2:38)。信而受洗表达了一个人愿意在对老我死,并在基督里重新活过来(罗6:3-4)。在圣灵的引导下,我们称上帝为阿爸父(罗8:16;加4:6),称基督为兄(参来2:11-12)。这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基督身体,又藉着圣餐(Eucharist)来表达她的合一(或唯一性 oneness)。如此的关系和身份超越了(1)我们的自然家庭或家族系结(natural ties)、(2)长辈对幼辈的孝道要求(filial piety)、(3)族群优越感(ethnic pride)及(4)爱国主义(patriotism)。
曾博士指出圣餐是教会宣示其身份的其中一个核心实践。藉着圣餐,教会表达她是由不同成员在基督的平安中所组成的基督的身体(She is the body of Christ joined together with one another in the peace of Christ)。圣餐崇拜中的宣告性礼仪行动 (liturgical speech-acts)真正表达了这点。由此观之,圣餐崇拜中的礼仪行动及聆听圣言的宣讲真是型塑基督徒身份的核心实践。基督徒的身份是在崇拜的氛围中不断被型塑的。在基督徒的身份被型塑的过程中,圣言与圣餐是不能分割的。因为,圣言宣讲的完满是在圣餐的施行中发生的(the proclamation of the word is meant to lead to its fulfillment in the sacrament)。圣餐规划了讲道的方向,也奠定了讲道的内容。这样的结合能把基督徒导向福音的核心事件,从而深化基督徒身份的型塑。
在未被施洗,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员之前,慕道者(catechumens)需要经过一段可能长达3年的慕道培训(catechesis)。这培训过程就叫做“慕道过程”(catechumenate)。在这过程中,慕道者除了参加教会的崇拜聚会、融合在崇拜礼仪中,也学习教会的基本信仰(如使徒信经、主祷文及十诫等)。慕道者受洗而成为教会的新成员(neophytes)之后,他们继续溶于崇拜,沉静学道。这期间,他们不断的学习信仰的奥秘。因此,这阶段也叫做“信仰奥秘的学习阶段”(mystagogy)
为何初期教会要如此刻意透过崇拜(圣餐崇拜)和慕道培训进行长时期的培育工作?因为基督徒的身份不是一朝即成的。基督徒的身份是需要刻意耗时间、化心思被孕育和型塑的。